苹果的苦豆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
苹果的苦豆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
苹果苦痘病是苹果成熟期和贮藏期常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,主要表现在果实上。症状在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出现,病部果皮下的果肉先发生病变,产生褐色病斑,外部颜色深,在红色品种上现暗紫红色斑。
后期发病部位果肉干缩,表皮坏死,会显现出凹陷的褐斑,深达果肉2~3毫米,有苦味。
轻病果上一般有3~5个病斑,重的60~80个,遍布果面。 苹果苦痘病主要是因为树体生理性缺钙引起的。修剪过重,偏施、晚施氮肥,树体过旺及肥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。尤其是幼果期和采收前降雨量大或频繁的年份,更易加重发生,有些地区土壤并不缺钙,但仍有苦痘病发生,主要是由于土壤内盐基失衡,叶中的钙不能顺利转移到果实所致。
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主要与果实中的氮、钙含量及其比例有关。苹果内钙离子浓度低于110ppm,呼吸率增高,原生质及液泡膜崩解,表皮组织细胞下的薄壁细胞变成网状,导致果实内部组织松软,甚至果肉出现褐点,外部出现凹陷斑。苹果内钙离子浓度高于110ppm时,呼吸稳定,蛋白质及核酸合成率增高,果实表现正常。
果实内氮钙比等于10时不发病,氮钙比大于10时发生苦痘病,达到30时则严重发病。因此,预防苦痘病除套袋前、脱袋前叶喷3-5次氨基酸或腐植酸钙外,还应从防止偏施和晚施氮肥、冬剪时偏重修剪和雨季遇涝及时排水等方面入手,调节氮钙比。 说明:本人原创,转载必须署名。
苹果苦痘病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?
苹果苦痘病:苹果苦痘病是苹果果实重要的生理病害。红富士、乔纳金、国光等品种发病较重,近几年发现套袋果更为突出,发病率高达20%~30%,严重影响了果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。
苦痘病在果实近成熟期开始显现症状,贮藏期继续发展,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出现颜色较深的圆斑,在红色果面呈暗红色,在绿色或黄绿色果面为浓绿色,多发生在果顶部和果肩的下半部,四周有深红或黄绿色晕圈。
随后,病部凹陷,表皮坏死,形成褐色陷斑,大小不等,直径由2~3毫米到1厘米左右,轻病果一果上有3~5处,重病果多达7~8处,严重时病斑布满果面。病部果皮以下组织坏死、褐色、海绵状,呈半圆或圆锥形深入果肉内部。坏死细胞含大量淀粉粒,有苦味。发病严重时果皮下约0.5厘米的一层果肉不堪食用。
苹果苦痘病主要是由缺钙引起的。盐碱地、涝洼地、沙壤地、有机质含量低的果园苦痘病重。套袋果严重,内膛果和冠底果严重,说明光照强弱是影响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大果发病重。据调查红富士苹果单果重超过300克以上的发病率明显提高,这与钙在果实中分布相对减少有关。钙与钾、镁配合,能保持原生质的正常状态,并调节原生质的活力。
钙的吸收与土壤中的养分是成比例吸收的,缺钾影响钙的吸收,铵盐过多能减少钙的吸收,高氮和高钾要求更多的钙,偏施氮肥易造成钙的缺乏,适量硼可使叶片中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向根中输送,促发新根,有利于钙的吸收。有实验证实,喷硝酸钙和硼砂混合液可增强钙的吸收。
对症防治:(1)改善栽培管理条件,增施有机肥料在秋施基肥上重视果树专用肥的施用及硼、锌肥的施用。
株施硼砂5~10克,避免偏施氮肥,保持树势中等和生长发育均衡,重视磷钾肥的施用,科学配方施肥。(2)施钙叶面和果实喷洒0.4%~0.5%的硝酸钙或氯化钙液或300~400倍氨基酸钙液。谢花后,每隔半月喷洒一次直到采收前共喷4~7次,对苦痘病有良好的防效。实践证明,喷洒次数少于4次者效果不明显,对于缺硼果园加喷0.2%硼砂溶液,可促进钙的吸收。
(3)秋季控水,控氮,抑制秋梢生长为防止结果树后期长势过旺,雨季后要适当控氮,控水。为促进果实膨大着色,8~9月份可喷2次“果霸”300倍或施康露600倍液或磷酸二氢钾300倍液。
你好,苹果苦痘病多怎么回事
主要原因是缺钙!钙中量元素,需求量大!钙属于较难转移的金属元素,主要随水分运转通道进行转移(随蒸腾作用),但套袋苹果水分蒸发较少,转运进苹果内部的钙较少,且苹果膨大期需求量较大形成矛盾,造成苦痘病发生。